1.結構原則
對於擠出過程的基本機理,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螺杆在筒體中轉動並把塑料向前推動。螺杆結構就是一個斜麵或者斜坡纏繞在中心層上,其目的是增加壓力以便克服較大的阻力。
就擠出機而言,工作時有三種種阻力需要克服:一是摩擦力,它包含固體顆粒(進料)對筒壁的摩擦力和螺杆轉動前幾圈時(進料區)它們之間的相互摩擦力兩種;二是熔體在筒壁上的附著力;三是熔體被向前推動時其內部的物流阻力。
2.溫度原則
可擠出的塑料是熱塑料,它們在加熱時熔化並在冷卻時再次凝固。因而在擠出過程中就需要熱量,來保證塑料能達到融化的溫度。那麽熔化塑料的熱量從何而來的呢?
首先地磅進料預熱和筒體/模具加熱器可能起作用而且在啟動時非常重要,另外電機輸進能量,即電機克服粘稠熔體的阻力轉動螺杆時產生於筒體內的摩擦熱量,也是所有塑料重要的熱源,當然小係統、低速螺杆、熔體溫度塑料和擠出塗層應用除外。
在操作中,認識到筒體加熱器其實並不是主要熱源是很重要的,它對擠出的作用比我們預計的可能要小。後筒體溫度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它影響齒合或者進料中的固體物輸送速度。一般來說,除了用於某種具體目的(如上光、流體分配或者壓力控製),模頭和模具溫度應該要達到熔體所需溫度或者接近於這一溫度。
3.減速原則
在多數擠出機中,螺杆速度的變化是通過調整電機速度實現的,驅動電機通常以大約1750rpm的全速轉動,這對一個擠出機螺杆來說就太快了。假如以如此快的速度轉動,就會產生太多的摩擦熱量,就會由於塑料的滯留時間太短而不能製備均勻的、很好攪拌的熔體。典型的減速比率應該是在10:1到20:1之間,一階段既可以用齒輪也可以用滑輪組,但是第二階段用齒輪並將螺杆定位在後一個大齒輪中心。
對於一些慢速運行的機器(比如用於UPVC的雙螺杆),可能存在三個減速階段,大速度可能會低到30rpm或更低(比率達60:1)。而另一方麵,一些用於攪拌的很長的雙螺杆可以以600rpm或更快的速度運行,因此就需要一個非常低的減速率以及更多深冷卻。
如果減速率與工作搭配有誤,就會有太多的能量被來浪費掉。這時可能需要在電機和改變大速度的一個減速階段之間增加一個滑輪組,這要麽使螺杆速度增加甚至超過先前極限,要麽降低大速度。
這樣能增加可獲得能量、減少電流值並避免電機故障,在這兩種情況中,由於材料和其冷卻需要的原因,輸出可能會增加。